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0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324篇
林业   208篇
农学   219篇
基础科学   45篇
  329篇
综合类   1263篇
农作物   147篇
水产渔业   186篇
畜牧兽医   408篇
园艺   221篇
植物保护   16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摸清生态系统敏感性时空演变格局,对其驱动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测是修复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内容。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探究该地区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科学划分生态敏感性治理分区对于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框架,耦合空间距离指数和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构建生态敏感性指标体系,使用地理信息演变图谱和地理探测器研究黄土高原2000—2020年5个时间点生态敏感性时空格局和驱动力,最终划分生态敏感性治理分区。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时间上先增加后下降。2)研究期内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转移类型以波动稳定型为主,生态改善区面积占比最大(35.17%),变化0次和1次的面积占比62.06%,生态环境演变稳定向好。3)生态敏感性的各驱动因素中,NDVI和降水量以及两者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4)2030年低度敏感将成为黄土高原的主要敏感类型;沙地和农灌区以及黄土高塬沟壑区的中西部是生态敏感性治理的重点地区。整体来看,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生态治理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该研究可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东南部的南迦巴瓦峰地区,面积约6.43×10^4km^2。章探讨了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和结构特点,土壤水平地带与垂直带的关系,土壤垂直带的结果类型;论述了湿润程度,逆温、人类活动对土壤垂直带影响,以及山体高度和大小与山地土壤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坡地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利用连续3年土壤水分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红壤坡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主要受降雨和植被类型的影响。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分为相对稳定期、消耗期和补给期三个时段;土壤剖面(0~90cm)水分含量从表层到深层表现为增长型,依据2003年土壤水分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将土壤剖面划分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3个层次;土壤剖面水分变异系数随降雨量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植被根系的增长而变大。平水年,深根系区与浅根系区土壤水分变化差异表现在30cm深度以下,而丰水年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0~30cm);无论平水年还是丰水年,深根系区土壤水分变幅均比浅根系区大。  相似文献   
84.
黄河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基于黄河下游地区1990—2015年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程度及转移情况,运用当量因子法、热点分析、重心模型、地理探测器探究黄河下游地区县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及其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耕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是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主要贡献者,建设用地扩张存在侵占耕地的现象。2)从时间尺度看,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减少;从空间尺度看,县域尺度的高值区逐渐减少,低值区逐渐增加;从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率来看,大部分县区的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持续降低趋势。3)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高值区与低值区空间集聚程度明显,但有逐渐弱化的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心始终分布在山东省郓城县,重心迁移与两地区之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差值有关。4)黄河下游地区县域尺度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是不同驱动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综合影响指数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5.
Sequence variation of nuclear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s of ribosomal DNA (ITS1, 5.8S rRNA and ITS2) from Chinese vegetable mustards (AB-genome) and its putative parents Brassica rapa (the A-genome) and Brassica nigra (the B-genom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phylogeny and the probable evolutional pattern of this amphidiploid species that uniquely formed in China. Totally, 16 accessions of Chinese vegetable mustard those covering nearly all the diverse variation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together with three accessions of B. rapa and one accession of B. nigra. The results disclosed two strongly supported clades, one containing four accessions of vegetable mustard which have closer relationship with B-genome species “B.nigra” lineage and the other containing 12 accessions of B. juncea and three A-genome accessions. This classification was in disagreement with the evidence from chloroplast DNA, mitochondrial DNA, nuclear DNA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which suggested that B. juncea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genome type. For the incongruence, we speculated that the B. juncea crops derived from Chinese have evolved through different recombined events of the diploid morphutypes and evolved unidirectional concerted evolution. The traditional phenotypic classification of B. juncea was not wholly supported by ITS results, and henc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subspecies need to be reconsidered on molecular level.  相似文献   
86.
利用1996—2000年统计资料的11项指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CCA)方法,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对其农林牧业生产结构类型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首先,确定了以种植业比重、林业比重、牧业比重为自变量组,其余指标为因变量组;其次,利用CANOCO4.5和CANODRAW4.1软件,将研究区划分为偏农、偏林、偏牧、农牧、牧农等5种农林牧业生产结构类型;最后,结合GIS技术,分析研究区农林牧业生产结构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东南向西北,5种类型分布大体为偏农型、农牧型、牧农型、偏林型和偏牧型。  相似文献   
87.
基于WIN-YIELD软件的黄土丘陵区作物产量地形分异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退耕还林是目前黄土丘陵区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主体政策。为提高退耕政策贯彻落实的科学性,该文基于WIN-YIELD软件,利用2002年延安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通过对玉米、马铃薯、高粱、大豆和豌豆等作物产量随地形高程、坡度和坡向变化的模拟,以揭示作物产量与地形条件的关系。研究发现:地形坡度对作物的产量有着重要影响,地形坡度越大,作物的产量越低;地形高程除对马铃薯有一定影响外,对其它作物产量的影响不大;地形坡向对不同作物产量的影响普遍较微弱。  相似文献   
88.
侯大强  柴明良  庄晓英 《核农学报》2006,20(3):248-251,173
以春石斛兰(Dendrobium nobileSw.)为试材,研究了类原球茎在分化芽和根系发生过程中抗氧化酶系统中多种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分化过程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发现,在分化过程中均有新谱带的产生或原有谱带的消失。  相似文献   
89.
5-azaC对萝卜茎尖DNA甲基化和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去甲基化因子5氮杂胞苷(5azaC)对萝卜开花及幼苗茎尖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用0(对照)、0.10、0.25、0.50和1.00mmolL5azaC处理‘短叶13’萝卜种子6d,除对照外,茎尖组织DNA甲基化水平均有所降低,并与春化后茎尖组织DNA甲基化水平相当;茎尖组织DNA甲基化水平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而下降。同时,5azaC处理明显促进春性品种萝卜‘短叶13’的开花。结果表明5azaC可以部分代替低温诱导萝卜开花。  相似文献   
90.
对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特征的时空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区植被特征之间差异不是很显著,仅延安与安塞在物种丰富度之间和安塞与吴旗在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较显著的差异(0.01<p<0.05),其它的两两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延安森林带北缘→安塞森林草原带植被指数呈下降趋势,降幅最大为17.65%,变异系数呈增大趋势,增幅最大为21.49%;安塞森林草原带→吴旗草原带物种丰富度指数及其变异系数都呈增大趋势,而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呈减小趋势,其变异系数呈增大趋势.植被指数随退耕年限的变化趋势图都有两个明显的峰值,并在退耕20年左右后植被群落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